表1 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执业和管理比较
比较条目
|
精神科医师
|
心理治疗师
|
心理咨询师
|
执业范围
|
精神障碍诊断和药物处方
只有经过心理治疗系统培训后,方可开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
精神障碍的诊断(不能开具诊断证明)与评估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
|
服务对象
|
精神障碍患者
正常人
|
精神障碍患者
正常人
|
精神障碍患者的辅助咨询
正常人
|
专业要求
|
医学
|
临床医学
临床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教育学
社会工作
|
实习
|
临床实习
|
临床实习
|
心理咨询机构实习
|
人员资格
准入
|
执业医师考试
通过心理治疗培训考核合格者,可开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师执业考试
|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
管理现状
|
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已经建立
心理治疗培训考核制度待完善
|
无心理治疗师执业准入制度,拟建立
|
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已建立,考试、管理待完善
|
人员资格
管理归口
|
卫生部
|
建议由卫生部主导管理,行业学会协助管理
|
目前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管理,建议转由卫生部主导管理,行业学会协助管理
|
从业场所
|
医疗机构
|
医疗机构
心理服务机构
|
学校、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等内设的心理咨询机构
|
场所主管
部门
|
卫生部
|
心理服务机构建议由卫生部主管
|
教育、司法、卫生、工会、青年团等主导管理,行业学会制定管理标准和细则
|
人员从业
条件
|
无特别规定,通过考试(考核)后,即可从业,每两年考核一次
|
无特别规定,通过考试后,即可从业,每三年考核一次
|
各场所主管部门分别开展人员从业前考核。通过者,可从业,每三年考核一次
|
从业技术
规范
|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诊疗指南
心理治疗技术规范(待制定)
|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心理治疗技术规范(待制定)
|
心理咨询技术规范(待制定)
|
技术规范
制定
|
卫生部(行业学会配合)
|
卫生部(行业学会配合)
|
建议由卫生部制定(行业学会配合)
|
场所服务
监管
|
卫生部、行业学会辅助进行职业伦理监控
|
建议由卫生部监管、行业学会辅助进行职业伦理监控
|
建议由各场所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辅助进行职业伦理监控
|
附录2
目前的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学专业人员(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有许多限定,缺乏对其工作的授权。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师、临床社会工作者和精神科护士。在上述人员中,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这三类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非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和正常人的精神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后两类人,更多地针对重性以外的精神障碍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工作。
按照费立鹏等在柳叶刀发表的数据,2005年中国各种精神障碍总发病率为17.74%,约有2.48亿人需要治疗和咨询,目前只有4.9%得到专业帮助(Michael R Phillips,“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Lancet 2009; 373: 2041–53 )。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的重性精神病人只有1600万,绝大大部分是各种抑郁、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国内目前精神科医生不到2万人,平均每6万多人才分到一位精神科医师;而从事青少年治疗的精神科医生可能仅200人左右(见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6日05:05 中国青年报)。
国内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人数远远多于精神科医生。去年我国在心理学各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数超过3千人。在国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是国家精神健康领域的主力军。例如在德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占四分之一左右,而心理治疗师占四分之三。
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其范围不仅涉及1600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而更多的工作涉及非重性精神障碍人群,并面向全国13亿人口。目前许多自杀案例的危机干预、家庭心理问题的解决、人际矛盾和冲突的缓解是由心理治疗师及心理咨询师在提供帮助的,而不是进行精神科的药物治疗。目前发达国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以奥地利2001年的调查结果中居民与专业人员的比值为专业人员:居民人数达到1:1515。如果按照此比例我国全部居民共需要86万专业人员。(钱铭怡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942-947)。按照目前精神卫生法草案的规定,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无法合法发挥作用,其队伍的发展也可能受到限制。其结果可能是:普通国民一旦有心理困扰,只能服药治疗,精神药物处方量大增,但其副作用也不可忽视;不仅如此,许多人可能无法获得专业帮助。
如果对心理学的专业人员(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服务范围限定不当、管理不利,将不利于全体民众的心理健康的维护,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全国的和谐和稳定。
鉴于上述原因,中国心理学会的意见中最重要的意见如下:
1、心理咨询师应具有对精神障碍的辅助咨询权;
对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咨询师应可以进行辅助性咨询工作,例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咨询、应对应激的咨询等。另外,精神障碍中许多神经症患者目前大多数是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咨询服务机构就诊。例如,有许多社交焦虑障碍者(青少年中患病率在国外文献中最高可达11%)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如果不允许心理咨询师对此类患者服务,可能不利于患者的求助及康复。但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对什么样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咨询,或辅助咨询可由国务院制定的条例进行规范。
2、应制定心理治疗师的准入标准(具体标准可由卫生部制定,由国务院颁布);
原因为目前心理治疗师尚无执业资格准入制度,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建议由国务院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卫生部)制定并发布。
3、经过系统训练的临床心理学硕士以上学历者(按照草案的提法为心理治疗师)可具有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权(但不能开具诊断证明)(具体标准和规范可由卫生部制定,由国务院颁布);
临床心理学的系统培训,包括进行精神病学的诊断培训,实习中也包括到精神科进行临床实习。经正规、系统培训的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具备诊断能力。此外,心理治疗师如果不能清楚地辨别和诊断患者所患病症,则无法进行对症治疗。现代一些心理治疗学派(例如,认知行为治疗)要求心理治疗师必须先明确患者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再根据诊断的疾病类别按照相应的治疗模型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国家的心理治疗师法明确赋予心理治疗师诊断权,例如德国和美国一些州的心理治疗师法。此外,清楚地向精神障碍患者解释其所罹患的障碍,是心理治疗中的心理教育工作重要的环节。
4、心理治疗师的执业范围不仅限于医疗机构,还应包括在规范的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具体标准和规范可由卫生部制定,由国务院颁布相关标准)开展心理治疗的合法权利。
草案中将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场所和执业地点限定在医疗机构将直接影响到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的民众的数量和范围,目前许多心理障碍的治疗是在心理学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的,例如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常见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中患病率高)患者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就诊;例如我们检索到美国的大学大都有心理健康中心,其中通常包括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医学博士或心理学博士,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健康中心:http://vaden.stanford.edu/caps/index.html ),但也有仅包括心理学专业人员者(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健康中心:http://www.uhs.berkeley.edu/students/counseling/cps.shtml ),这些心理健康中心的职业关注点非常广泛,囊括性别认同、婚姻治疗,对心理创伤、进食障碍、情绪障碍、物质依赖、焦虑、抑郁、哀悼/丧失等治疗和咨询。向不同性别、种族和性向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服务。如果我国的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治疗师的执业范围仅限于医疗机构,将极大影响到民众接受心理治疗服务的可能性,也会影响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