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 08:14:16
2024年第8期公开课是由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科副科长李雅老师分享。
亲子沟通现状
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出在哪儿?
在北京,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已经响了18年。目前全国多个省市都开通了12355 热线,由各级共青团组织建设和维护。通过对来电情况记录和分析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来电者是家长,聚焦于学业教育、亲子关系两大主题,反映亲子矛盾、沟通问题。
父母的困惑
没有共同话题:“我们说的话,孩子不爱听”
不听我们的话:“我们说的话,孩子不肯听”
老是跟我们唱反调:“我们说的话,孩子偏要反着来”
孩子的声音
某初三学生:我和父母话不投机
我和父母几乎不聊天,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我特烦这个。
我妈总认为我考不好是因为我的学习方法没有她的好,非得让我按她的老方法来学习。
我喜欢足球,可踢足球也得用背书做交换。我希望和他们聊足球,聊体育,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甚至有时还会发脾气,说整天只知道玩,也不讨论讨论学习。
所以我也没有兴趣和他们聊天,感觉没什么话好说的
某初一学生:我的父母只会打压
有个数学小测验,我得了98分,很高兴,心想这样妈妈肯定会夸奖我的。
可当我颇为得意地告诉妈妈时,她表情严肃的拿起我的试卷,看了两眼说:“你怎么这么粗心,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这种试卷满分才是应该的,真不知道你的得意什么,赶紧吃饭写作业去了。 ”
父母从来不会肯定我的努力,只会放大我的不足,做与不做都会迎来一连串的否定和命令。
孩子从小有个宿敌,叫“别人家孩子”。他脾气好又听话,每天认真读书,品学兼优,大家都很喜欢他......
怎么别人家孩子那么让人省心,你就会给我添堵!
你看别人家孩子多优秀,成绩好又懂事,你怎么就哪儿哪儿不行。
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备受打击的孩子和焦急茫然的父母。
沟通的绊脚石
是什么让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磕磕绊绊,冲突不断呢?
发现你的影子:
1.命令:“你现在马上停止玩游戏;从现在起不许用这种态度跟妈妈讲话;不许再……
2.威胁:“再说一句,我就把你的手机、平板全部没收;再考不及格,看我怎么收拾你!”
3.说教:“你不应该用那种口气跟老师说话;考不上好大学,是不会有出息的;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像父母一样,这么辛苦还挣不到钱 。”
4.责备:“你总是偷懒;你怎么总是拖拖拉拉?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
5.讽刺:“考这么点分,你还好意思吃饭啊? 你不就是这幅德行么?”
6.质问:“你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呢?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不想上学, 你想干什么?
7.回避:“吃饭时间,我们先不谈这件事。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不用再说了。”
8.分析:“你的想法明显是不对的,别想了。老师把你单独留下,一定是又做错了什么事情。”
亲子关系自测表
下列题目的选项和分数是:很不符合1分、不符合2分、尚符合3分、符合4分、非常符合5分。请父母先作答后计分,再由孩子作答记分,然后比较两者分数差异。
1. 不管工作或生活多忙碌,每天都会留时间给子女。
2. 能常保持愉快心情和孩子相处。
3. 认为孩子能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
4. 很少用“你应该”、“你最好”的语气和孩子交谈。
5. 认为孩子能快乐生活比成绩好重要。
6. 认为孩子犯错和惹麻烦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7. 孩子说话时,能耐心专注听完
8. 不论孩子发生什么事,都能站在他的立场,理解其感受。
9. 要求孩子做的事都能以身作则。
10. 答应孩子的事情都会履行。
11. 与孩子谈话时,能了解其内心真正感受。
12. 了解孩子的好恶。
13. 孩子愿向我倾诉他在外发生的事情和感受。
14. 和孩子谈完话,很少批评或指责他。
结果分析:
总分在52分以下,表示亲子关系已有危机,须及时调整!
总分在52到56分之间,表示亲子关系良好,还可加深。
总分在56分以上,表示亲子关系很好,请继续保持。
做完测验后,请安排一个温馨的情境,亲子共同讨论与分享。特别是亲子间的回答有明显落差的问题,更须彼此坦诚讨论, 以减少隔阂,增进情感。
沟通的要点
每个孩子都有想成为的样子,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3-6岁和7-12岁期间会有两次特殊的心理发育期,都会表现出叛逆的特点。在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期出现的逆反被称为“第二抗逆期”。
这段时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对父母的管教极为反感,甚至在行为上发生反抗。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为从父母的 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战斗的时期”,或叫“心理烦恼期”。
主要原因是孩子对自己的发展认识超前,而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孩子认为父母非常不理解自己,很自以为是,根本不关注自己的感受。这一时期他们的交往也逐渐地从与成人的纵向交往转向与同龄人的横向交往。
你真的了解孩子么?
你觉得父母最关心你的哪个方面:73.9%的学生选择了 “学习”;
你最希望父母关心你的哪个方面:11%的学生选择了“学习”,52.2%的学生选择“情感、感受”。
好的教育要从孩子希望父母关心的方面下手,也就是先关注孩子的情感与感受,然后在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
从哪些方面了解孩子呢?
从日常交谈入手:北大学生与家长之间常聊的话题
校园生活:与老师、同学相处中的各种事情;
父母个人:父母的成长经历和工作;
课外知识:文学、历史、艺术、科学、日常生活常识等等;
身边人:其他至亲、亲朋好友;
时事新闻:国内外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话题;
公众人物: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文体明星等成功人士或“反面典型”。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
不对孩子的选择指手画脚,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只有自由选择才能选其所爱,爱其所选。
快乐沟通法
让我们把心里话用正确的方法来说,用心倾听,让爱陪伴。
3F倾听法
相较于第一、第二层次的倾听,【3F倾听】在倾听对方,不根据自己想法和固定观念去评判对方,倾听客观事实,感受对方当下的情绪,并理解背后的真实意图。用耳朵听事件,用眼睛看情绪,用心感受正面意图,才是真正的倾听。
Fact 倾听事实:只听实际情况,不评价、不判断
Feel 倾听感受:接住情绪,产生共鸣
Focus 倾听意图:听出弦外之音,找到真实需求
3F倾听法使用tips
身体参与:倾听时,可适当微笑、点头,或者与孩子目光接触,用身体前倾来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听他说话,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言语参与:倾听时,不打断对方,并同时给予鼓励,比如给予肯定“哦, 是这样”;复述对方的话,或者总结对方说的内容,表示你有听懂并理解。
心理参与:倾听时,要扔掉评判,带着同理心去听孩子的内心想法,从孩子的话里听出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说的话可能并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一种试探。
每一个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白岩松曾说:“毁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去完美和达到极致。一切“美好”若不是基于主动改变,只会让人生厌;而那份被剥夺的童真和纯粹,也会被烦忧取代。
月亮不圆也很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要避免过度焦虑,不要总是焦虑于分数考得怎么样,焦虑和别人家孩子对比怎么样。保持松弛感, 调整期待值,调整自己的方式,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完美的100分小孩。
巧妙批评
不加评论地倾听孩子的想法
先让孩子把事情叙述清楚,犯错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冷静下来思考应该怎么做更好。这个过程不要打断孩子,不要妄加评论,更不要吼孩子。
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
批评的重点是孩子行为上的不足。父母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么差劲。”而要说:”这件事你处理的不合适;你可以……会更好。
批评要注意场合
孩子大了,批评他也要给他留点面子,尤其是公众场合,有老师、同伴在场的情况下。
三明治效应
当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的中间时,被批评的人会更愉快地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促进孩子积极改变。
表扬:用正面评价消除防御心理。如:“宝贝,我看到这周你打扫了卫生,房间整洁干净多了!”
批评:通过建设性反馈聚焦问题的纠正或解决。如:“角落的灰尘和垃圾可能难以注意到,如果下次这里也能清理干净那就太棒了!”
鼓励: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重申对对方的信任和支持。
表扬和批评都应该把握“火候”、“分寸”、“尺度”。表扬太频繁显得廉价。批评时不要“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穷追不舍”地唠叨不停。
写在最后:如果我们换上对手的鞋子并且理解他们的立场, 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痛苦和误会将会消失。
好的家庭教育是让语言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而不是阻断彼 此的高墙。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不是一个展示权威的 地方。家应该是一个讲爱的地方,有了爱,就有了沟通和理 解。请专注于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促进倾听、理解和互助,用心沟通,让爱陪伴吧!
·END·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省心协平台 视频号直播回放中回看,通过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视频号主页,在主页中选择“直播回放”找到今天的主题就可以了。温馨提示:如果主页上无法找到直播回放,升级微信就可以了。
由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组织,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共同参与的一项公益学术交流活动(以下简称公开课)开始了,协会的会员可以到现场参加学习交流,以报名为准。社会公众可以通过 #省心协平台 视频号观看直播或者回放。
如遇特殊情况,以上安排可能会有变动,实际以群通知为准,如需入群请联系“省心协秘书处”微电同号:1669212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