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心理学教父母因势利导

2024-03-25 11:18:20 

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头疼: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不过心理学家指出,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不爱学习的,只有父母注意方式方法,顺应孩子的心理规律,这些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椰壳效应:克服厌学心理

一个孩子很不喜欢吃饭,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孩子的父亲带回了一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看到椰壳后爱不释手,父亲就把椰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吃饭的碗。结果,孩子爱上了吃饭,问题迎刃而解。这一现象被称为“椰壳效应”。

椰壳效应说的是只要父母找到正确的方法,孩子的厌烦心理就能迎刃而解。同样是吃饭,用孩子喜欢的椰壳当碗,他就能吃得兴高采烈,而用普通的饭碗,孩子就不爱吃饭。它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饭”为“孩子要吃饭”。

虽然说的是吃饭,其实学习也是同理。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学习时,了解孩子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自主学习,并且给孩子以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何愁孩子不喜欢学习,何愁孩子会厌恶或躲避学习?

每个父母都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制造这样的椰壳效应,让孩子彻底摆脱厌学心理,爱上学习。比方说,同样是作业,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孩子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并不需要父母的督促和反复提醒。

成就动机:主动学习的秘诀

不仅成人需要成就感和满足感,孩子更需要时常的肯定与表扬,家长如果能够很好地了解孩子的成就感,就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己。

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那么小,哪有什么成就动机。其实,一个人的成就动机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大多数厌学的孩子,都是因为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如果孩子在学习生涯中,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很少的话,就会挫伤其学习信心。

而一旦让孩子体验到成功,让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就能够让孩子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父母应该学会鼓励、赞扬孩子,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然而,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只有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才算得上成功。这种看法只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其实有时,孩子一个小小的进步,或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都会让他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适时地表示赞扬和鼓励。因为作为孩子,无论他完成了一件什么事,都渴望得到认可,渴望得到鼓励、表扬和夸奖。事实证明,成就感不仅会促使孩子不断进取,而且还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感官协同: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感官协同效应就是指人们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参与的感官越多,所得到的信息就越丰富,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越扎实。换言之、多种感官一齐上阵,就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

在学习时尽量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是注意听讲解,“眼到”是认真看,“口到”是指要朗读、复数、背诵等,“手到”是认真抄写、写出重点、疑问、感想,“心到”是指积极思考。

这“五到”学习法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使得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也让孩子的记忆更加深刻。各个科目的学习,都可以用“五到法”。总之,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时让耳朵、眼睛、嘴巴、手、心等多种感官配合起来,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7±2法则:学习任务要适量

给你一串随机数字,然后按照你所记忆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一般人能回忆出7个数字,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能回忆出9个,即7±2个。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法则。

7±2法则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的一位哲学家观察到的。他注意到,如果将许多颗子弹散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的子弹。

1887年,心理学家雅各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人们能够回忆出的数量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艾宾浩斯也发现,人在一眼之后,可记住约7个字母。不久,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一篇论文,即《神奇的数字7±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米勒认为,大脑在短期的记忆中很难一次接纳7个以上的“信息块”。

但是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帮孩子报了多种学习班、强化班和兴趣小组。孩子不仅要在学校上课,还要在晚上、周末和假期上无穷无尽的辅导班。这样的疲劳轰炸,让孩子焦头烂额,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更糟糕。

所以家长应该适当为孩子减负,给孩子的学习任务要适量,让孩子有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