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你愿意寻求帮助吗?

2022-12-26 10:40:14  作者:周小芳

记忆中,小学时代,父母老师就教我们“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长大之后,曾经发现自己相比于帮助他人,开口求助变得非常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需要向他人求助的时刻。但是,当我们遇到麻烦,身边有人能够帮得到自己,“不要麻烦别人”的想法却往往会在脑海里盘旋,阻碍着我们提出帮助请求。尤其是,在求助后,如果对方表现得不够热情,我们还会感到失落:觉得他其实并不愿意提供帮助,只是不好意思拒绝罢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阻止人们寻求帮助的心理机制:

社会神经学家娜奥米▪艾森伯格通过研究发现,当人们经历社交痛(与人交往产生的不适)和经历生理痛一样,会激活大脑的同一片区域。因此,当我们去找能力更强的人、或者地位更高的人帮忙,体验过被轻视、被三言两语打发走的经历时,产生担心遭到拒绝、担心不被欢迎的想法时,这种社交不适,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节律活动。

低估依从效应。假如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同事的帮助,事实上某位同事今天准备给予帮助的,但是我们很容易给出的判断是“他好像不太情愿”“他可能会觉得我很麻烦”“他可能不方便帮我吧”等等的念头。这即是请求者会低估帮助者的依从动机。

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求助的心理机制:

亲社会动机驱使人们乐于提供帮助。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不仅仅能让他人受益,也能让帮助者产生积极感受。因此,我们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人比我们想象得跟喜欢并愿意帮助别人。

“求助的人是麻烦的”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假如自己是一个助人者,回忆一下助人之后,我们好像与求助者之间距离更近了、相互更了解了。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我们会不自觉地说服自己“我应该比较喜欢他,否则我怎么会帮他呢?”

虽然寻求帮助是一种成熟的压力应对方式,在心理学中是被提倡的,但是在寻求帮助的时候,避免给予助人者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求助失败。我们还是要注意以下一些事情:

01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的需求。比如求助者很看重某个问题的解决,但是在请人帮忙时却说“你的表格填好了呀,你能顺便帮我填一下吗,反正你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弱化自己的问题,不仅仅让助人者感受不到你的急切需要,同时感觉自己并不被需要。

02过度地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比如,在大家庭里,父母请兄长照顾弟妹“你最有出息,你本事最大。”这样的言语似乎是一种道德绑架。

03不停地为请求道歉。比如,经常在寻求帮助之后这样说“太不好意思了让你帮我”“我通常是不会求人帮忙的,我也不想麻烦你的”这样的话语。话语背后让求助者感到深深的无力和万分纠结,“我帮你让你觉得难为情了”“我是不是不该帮你。”

04提醒别人欠你人情。强迫他人帮忙,希望别人回馈你曾经帮过他的小忙,会让对方觉得被情感绑架了、操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