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博客

  •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心理学教父母因势利导

    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头疼: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不过心理学家指出,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不爱学习的,只有父母注意方式方法,顺应孩子的心理规律,这些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椰壳效应:克服厌学心理 一个孩子很不喜欢吃饭,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孩子的父亲带回了一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看到椰壳后爱不释手,父亲就把椰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吃饭的碗。结果,孩


  • 识别:习得性无助

    今天想跟大家来讲一讲习得性无助。为什么想讲这一个话题呢?是因为我最近看了电影《我经过风暴》。 开着字幕,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网友们的愤怒,这种愤怒既是对男主言行的激愤,也是对女主的同情与惋惜。 每每看到女主被丈夫殴打的时候就有网友评论“快跑啊,离开这个男人”“为什么离婚了还要回来?”“快报警啊。”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


  • 孩子的 独占行为VS自私自利

    日常生活中,诸如争吃的穿的用的,争宠,等等,屡见不鲜。有些父母对这一问题认识比较模糊,容易将孩子的占有欲简单地归结为自私心理,这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往往要先形成自我意识,然后才能由己及人,从"我"出发,慢慢知道有"你&


  •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个艰难的时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癌症患者面临着许多心理挑战和压力,如焦虑、抑郁、恐惧、无助等。这些情绪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比如焦虑情绪。癌症患者往往会感到焦虑,担心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 焦虑情绪会导致身体的紧张和不适


  • 心理小故事对人际关系的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一些人际关系的困扰,有时因为一些原因会产生误会,一个小误会的影响可能不大,但误会多了,双方的隔阂也就大了,想要在交往中保持初心就难了。 有时因为想要维护关系,在人际关系中不能保持自我,会迎合别人,这表面上也许会其乐融融,营造出一种关系很好的状态,但长久这样下去,只有自己知道内心痛苦。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以下两则小故事,会对我们有启发。 1 美国知名主持


  • 如何制定新年计划

    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那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一些你想要改变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看看如何来帮助你真正地完成它们。 但在此之前,你应该知道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这可以帮助你制定更好的目标。只是在社交媒体上说“我发誓要减肥”或“我要减肥”是行不通的。你需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并把它们变成有明确诱因的“如果-那么”计划。


  • 焦虑不可怕 干预要趁早

    “啊,我好焦虑呀!”近年来,学习焦虑、体重焦虑、容貌焦虑、工作焦虑、升职焦虑、养娃焦虑…… “焦虑”似乎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其实有焦虑情绪并全是不好的,因为焦虑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让我们大杀四方,所向披靡;有时又让我们自乱阵脚,遍体鳞伤。而它们中间的区分点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很好的化解焦虑情绪。 今天,我带大家一


  • 青少年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问题是儿童青少年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与妈妈进行互动,开始了人际人际交往。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正处在一个趋于成熟而又不够完善稳定的阶段。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家庭之外的多重社会关系,面临多样化和复杂的社会交往,包括与父母、同伴、教师及虚拟网络的交互等。 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比较好的话,他会感到他自己是被爱的,被需要的,有幸福感的。反之,人际关系不良或


  • 亲密关系中,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最近心理咨询中遇到几位初入职场的女性,适应工作环境、提升专业能力让其精疲力竭,亲密关系的维护基本被忽略了,当出现矛盾和冲突时更不知所措。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大家共同讨论出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都得到验证的应对方案。 1.设置优先级:明确你的优先事项,包括工作、个人生活和恋爱。确定哪些方面对你来说最重要,并将时间和精力分配给它们。这样可以确保你在各个领域都有适当的投入


  • 谈谈对听话的理解

    听话并不一定代表一个人具有好的品质。尽管听从指令和遵守规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但仅仅听话并不足以评判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 好的品质 好的品质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诚实和正直:一个好品质的人应该是诚实和正直的,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并遵守道德和伦理准则。 2.责任感:一个好品质的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愿意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同理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