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博客

  • 【公开课】青少年个案咨询难题&家庭系统动力经验分享

    2024年第13期公开课是由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单位果壳心理创始人郭磊老师和果壳心理特聘咨询师卢丽丽两位老师共同分享。 01 青少年个案咨询难题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家长意识不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庭系统问题的显化,寄希望于将孩子交给咨询师“改造”,我管出钱你管办事的托付心态。 而行为问题是孩子解决自己难题的方案,对抗情绪较重,咨询师很


  • 【公开课】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2024年第14期公开课是由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单位婉晴教育特约心理咨询师蒙晓梅老师分享。 懂和爱的区别 爱是这样的,是比憎还要锐利的,以锐利的剑锋,刀刀见血地镂刻着,雕琢着,为了想要完成一个最完美的形象。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懂”比“爱”更重要。懂,是对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对孩子、自己和他人的了解,是对人与人关系的理解。


  • 【开课通知】元认知训练技术

    元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通俗来说,就是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反思。 元认知是高级认知的能力,能力的提高使个体更容易跳出自我桎梏的问题旋涡,用俯瞰角度审视自我和事件,犹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元认知训练技术作为心理干预技术,体验“万木春”不再艰难。 一、


  • 注册(助理)心理师报名方式

    注册(助理)心理师包含注册助理心理师及注册心理师两个级别。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程序如下: 一、报名条件 满足《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注册系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1.1资质要求可以申请注册助理心理师,满足2.2.1资质要求,可以申请注册心理师。 管理办法原文 2.1.1资质要求: 持有医学相关执业证书;或教师资格证书;或社会工作师证书;或心理相关培训证书;或心理相关专业本科及以


  • 心理师注册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注册系统专家组及工作组,负责注册人员资质审核及相关工作。 1.注册等级 注册助理心理师、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 2.申报条件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有效会员;无违法犯罪记录;无违反职业伦理守则记录;无从业相关纠纷。 2.1 同时满足2.1.1-2.1.3要求,可申报注册助理心理师。 2.1.1资质要求 持有医学相关执业证书;或教师资格证书;或社会工作师证书


  • 【开课通知】接纳承诺疗法(ACT)实操训练班

    接纳承诺疗法(ACT)是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里的核心疗法、中流砥柱,20世纪80年代兴起,由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斯蒂夫·海斯教授(Steven C. Hayes)及其同事创立,截止目前,全球已有近50个国家在推广和应用ACT,仅在美国就已有数万咨询师接受过培训。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ACT对于许多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如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各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等)、强


  • 探索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

    在当今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压力如影随形,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的繁忙、人际关系的复杂,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可能让我们感到不堪重负,从而引发各种负面情绪。如何在压力的浪潮中保持心灵的平衡,有效地管理情绪,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压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体在面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和自身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当


  • 如何面对已成年子女的困境

    支持一位陷入困境的成年子女,对于任何父母而言,都是一场情感深沉且极具挑战性的旅程。这类子女往往深陷于心理健康的阴霾、自卑的泥潭、就业的困境或是物质依赖的漩涡之中。 面对成年子女在挣扎中的反应性或防御性行为,家长应保持一颗不被情绪裹挟的心,理解这些举动实则是他内心斗争的外在表现,而非对父母的直接攻击。 1 鼓励家长们转变角色,成为情绪管理的赋能者,而非无助的旁观者。这样的视角将赋予他们冷静的


  • 【科普直播】正向整合催眠疗法

    2024年7月18日下午,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心理学高阶课程EMAP催眠主讲教师沈健教授在#省心协平台视频号科普直播间就《正向整合催眠疗法》这一主题做了答疑分享。 什么是正向整合催眠,它跟普通催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正向整合催眠是催眠里面的一种。正向是积极取向,跟我们现在的心理学的整个趋势潮流是一致的,更注重正向聚焦,更关注积极、正向的资源。 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可能都处理过哀


  • 【科普直播】谈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2024年7月24日下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心理工作者在#省心协平台视频号科普直播间就《谈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分享。 苏老师分享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第一条就是要有充足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有家才会有安全感。很多老人都不敢独居,为什么?觉得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