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走进河工大现场访谈

2024-06-20 08:40:43

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包括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为“我爱我”,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此节日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5月8日 教育部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月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月22日这天,省心协走了河南工业大学的校园,并采访了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杨岩老师。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高校创建行动计划。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作为第二单位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

在心理健康月,咱们学校都做了哪些活动?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首先是活动比较密集,我们活动月有10个品牌项目,10个特色项目,10个培育项目。这个品牌这是我们校级的平台,除此以外,我们院级学院也会开展一些活动。在统筹管理下,大家明确的目标,尽可能避免重复项目,这样每个学院举办项目它影响力就会增加。

在项目化管理之后,几乎每周都会有多个项目同时在进行。我们现在形成了几大类,比如文艺创新类的包括设计、绘画、插画这些。还有一些大型品牌项目,比如情景剧、微电影、手语比赛这些。

学生主动来咨询的数量如何?过去最近3到5年的数据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现在个案和团体的人次是在上升,不是说我们问题学生多,而是说我们能够看到单次来和长程的咨询数量增长。

我们有些同学以前可能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压抑一下就过去了。但是现在同学们他们会有这样意识,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我可以去找老师进行咨询求助,即来访的意识的增加了。

第二个,家长的意识也增加了。我们之前的时候病耻感病非常严重,对于我们来讲,如果他的同学说你去心理咨询中心来咨询,不止这个孩子抵触,家长更是有抵触。

我们现在更多的家长他已经能够在我们的工作下,接受到我的孩子不是因为他叛逆对了,他不想给你争气了,或者说什么情况,他是有可能是生病,我们需要去积极配合治疗,能够帮助他更好的回到正常的生活。这个变化还是蛮明显的,同学们个人的意识增强了,同时家长的支持力度也增强。

目前大学生群体主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有哪些?

我们的咨询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面向学校的。整体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依据我个人工作经验,大学生群里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第一个就是学业就业问题;第二个就是恋爱家庭,第三个我们把它归结为人际关系问题,大概就是来访以及我们自主辅导面对问题比较多的就是这几个方面。

学业就业问题

比如学业就业问题,现在同学会有这两种情况:第一个就是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第二个就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在大学里还有一句流行语“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学业和就业压力,还是大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问题的一个来源。

前一段时间有个来访,他在咨询的过程中说他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后的就业感觉到很迷茫。

有一些同学好像一进学校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人家就是一步一步努力。但是更多的一部分同学,经过中学的学习,想着一进入大学就轻松了,来了之后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等到一二年级结束之后,三年级就压力更大。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同学会去选择一个确定目标,继续考试。咱们现在说的考研、考公、考编等,他们会觉得我好像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目标,至于目标明确不明确,或者是不是他想要的,他不太清楚。

但事实上,考试焦虑也是我们很多同学最头疼的一个心理问题。当他选择了所谓的确定目标就是考试目标的时候,我们也知道考研、考公、考编这些,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的考试焦点会变大。。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我们其实真的想给同学们说,在学校要学习的,不只是考试,不只是分数。

对于成长类的同学,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对于目标不太明确的同学,我们更想提醒的是成绩真的不代表你在这个学校的一切,对于你们来说更重要的在于去挖掘、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想学的点,才真的是我们在大学需要做的这个事情。

人际关系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讲的宿舍关系了。大家对同学会有不一样的期待。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同学把宿舍就当成朋友圈,我能有这样一个缘分认识不同的同学,我希望能够给他们建立长久的关系,变成好朋友;有的同学把宿舍只当成休闲娱乐的地方,他不需要在这里找朋友,他愿意自己静静的一个人呆着。

在这两种不同期待下,宿舍的关系就会比较紧张,各种宿舍矛盾就会出现。宿舍关系目前应该是我们说大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中矛盾比较突出类的。

另外就是恋爱关系。对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大学生恋爱,恋爱观还是正在建立的一个过程。大多数同学的恋爱还是比较理智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像网上会有一些极端的个案,这些不占多数不占主流,大多数对于恋爱还是持积极正向的态度。

还有师生关系。中学可能师生关系还是一个比较主要的一个关系。我们很多学生来从中学到大学,突然发现好像本科生的师生关系好冷漠,上了课之后找不着老师。我们唯一能够找经常联系的,也就是导员、班主任,其他的那种任课老师基本上课见下课不见。

对于本科生来讲,大多数同学他们有可能跟我们说,所谓的老师更多的是跟辅导员的沟通比较多。我有听到我们的辅导员跟我们说,24小时开机、随时随地发短信、发语音、打电话。我们说各种问题,学业的、人际的、还有跟父母沟通的问题,他们都会来。所以说在这个群体中,辅导员主要是起了沟通的桥梁。

在这里其实也真的是给同学们需要分享的一个小知识或者是操作的小技能。师生关系是一个双向的,也就是你需要主动的去联系老师,当然我们老师也会定期的会跟同学们进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的就是先分析自己,再分析分析老师,再对我们客观的情境要做一个分析。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去找老师,你跟老师发了个信息说,老师我想找你聊一聊,结果老师半天没回你,你会觉得受伤害,你会觉得老师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但是有可能老师只是这半天都是在开会,所以他没有及时回应。

家庭关系

除了就业问题、考试焦虑以及人际关系这个部分之外,大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是跟父母之间的沟通。我之前有看过这样一个理论,他说每一个家庭有可能作为父母,爱就是两个字,一个就是管,一个就是爱。

有一些父母又管又爱,他在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足够的爱,同时也给予了一些教育和引导。还有一种是只管不爱,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只看着成绩、分数、行为标准,而没有给予足够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还有只爱不管,很多时候无条件的爱,我们叫溺爱。

还有最可怕的一种不管不爱,如留守儿童,爱和管教都是匮乏的。

为什么一到大学,学生的这些症状都全出来了?

孩子在中学的时候,他们的目标比较明确单一,就想着我要考上大学。进到大学之后,他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自我发展的这种需求,让一些潜在隐藏的问题发生了。通过学生的症状,很容易都能够判断他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