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下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心理治疗师朱润瑞老师在#省心协平台视频号科普直播间就《浅谈儿童青少年拒学现象》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分享。
什么是拒学
拒学是拒绝上学的简称,是指学龄期儿童以及青少年因为社会心理因素不愿意(拒绝)到学校上学的一种状况。
拒绝上学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上学严重困难,经常长时间缺课;
对上学有严重的情绪困扰,如发脾气、痛苦或在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情况下感觉不舒服等;
上学时间,孩子不去学校待在家里,父母都知晓;
不存在严重的反社会障碍,如青少年犯罪等。
他们经常会迟到、早退、缺勤(缺勤并不是唯一的拒学早期迹象,但是一个重要的早期风险因素 ,后期成功的干预也是逐步提升孩子的出勤率。)
在课堂上孩子也会拒绝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
在人际关系中,这些孩子与同学的交往逐渐减少,且言语中会表现出消极、无价值感等。一些严重的甚至要频繁去医院,出现躯体化症状。
在此我们要区分一下拒学与厌学的关系。
厌学是讨厌学习、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足、一种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厌学的学生并一定会排斥和离开学校生活。
拒学不一定厌学。
厌学可能引起拒学,拒学也能引起厌学。
拒学的原因
社会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包含学习本身、人际关系、家庭氛围等。
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一次次失败,鲜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有些孩子,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与好的同学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因而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信心。
长期学习任务繁重、家长过高期待,孩子升学压力大,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只有苦海无边的痛苦,这让孩子难以承受,产生心理疲劳,出现拒学情况。
也可能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干扰了学习。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没有朋友,没有活动,在学校的体验很不好,感到非常孤独、格格不入;有些孩子可能曾遭遇过被同学排挤、孤立,甚至被校园霸凌等等。
还可能与家庭关系有关。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变故,比如父母离异,这种打击让孩子措不及防,造成孩子内心感到孤独,缺乏关爱,而学习其实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无法弥补孩子缺失的感情,当孩子心理无法满足情感要求时,很容易把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心理因素
个性:追求完美的性格、道德感较高、敏感、情绪体验高;
认知:消极思维、事后反刍、过度概括化、非黑即白、归因;
低自尊:不善于/不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基于各种原因);
应对能力: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力。
心理障碍
绝大多数的拒学的孩子存在一种或几种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是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其余是强迫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智力障碍、转换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拒学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健康: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智力发育正常
稳定的情绪。
能正确认识自己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稳定、协调的个性
热爱生活
心理不健康
存在社会事件
有负面情绪、睡眠问题、躯体化反应
持续时间短
社会功能受影响,但能维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
亚健康状态
可自我或在他人帮助下调整好
拒绝上学是指儿童青少年因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抑郁导致上学发生困难,并出现回避上学行为的一种心理疾病。
不是所有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都拒学,也不是只要拒学就会导致心理障碍。
拒学行为的应对
对于拒学行为来讲,预防大于治疗。
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情感支持,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早发现早干预:尽早识别孩子的厌学迹象,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还可以寻求家校合作。
在有需要的时候,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积极去面对问题。包括家庭治疗,合理宣泄,正强化训练的方式,帮助孩子慢慢建立学习的信心。
·END·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省心协平台 视频号直播回放中回看,通过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视频号主页,在主页中选择“直播回放”找到今天的主题就可以了。温馨提示:如果主页上无法找到直播回放,升级微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