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重视。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想必作为家长看到这组数据,心中都无法平静,心中会发出疑问:“为什么明明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生活的物质条件这么好,他们怎么会抑郁?我们家长全心全意掏心掏肺的替他们着想,为什么他们还会抑郁?”
1
最近我们心理五病区住进了一位小患者小雨(化名),小雨的妈妈是学校老师,从小对她格外关心、要求也严格。这种关心不仅体现在学习上面,更是渗透在她生活的细枝末节上。
只要是有作业的日子,她妈妈都会一次一次询问并催促她作业完成的情况。周末放假,还会强行给她报各种补习班,布置额外的作业;另外,小雨身高在同龄人中显得娇小一些,妈妈就每天晚上准备一杯牛奶,看着小雨喝下去。
一年365天,如此循环,12岁的小雨被妈妈过度的关爱压的喘不过气来,也不敢和妈妈说自己内心的想法。每天都活在压抑之中,不敢反抗。
2
长此以往,小雨逐渐表现出厌烦妈妈的情绪,经常出现烦躁,发脾气,看见牛奶就会下意识的想吐。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开心不起来,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去上学,甚至拿起小刀划伤自己的手腕。
妈妈察觉到孩子不对劲,猜测可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于是带小雨来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看医生,经过问诊与检查,医生确诊小雨患上了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小雨妈妈也非常焦虑,不能接受自己孩子这么小就患上了抑郁症。说道自己每天都在无微不至、面面俱到地照顾小雨,所做的一起都是为了她好,为啥最后换来的是孩子对自己的疏远与厌烦。
由此可见,小雨妈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孩子是否能接受。
妈妈对小雨的内心世界知之甚少。她更加没有意识到长期不尊重、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她生活学习的高度关注与施压,是导致小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3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雨住院期间是如何进行治疗的。
首先,医生对小雨开展心理测试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同时医护联合动态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也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
其次,小雨目前正处于青少年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妈妈与她的相处模式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征得母女俩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对小雨和妈妈设计了适合她们沟通模式的作业练习。
对小雨和妈妈来说,勇敢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是搭建沟通之桥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心理治疗师专业引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家庭治疗与作业练习小雨和妈妈获得新的沟通方式,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
我们鼓励小雨积极参与音乐治疗、沙盘治疗、工娱疗活动等团体心理治疗。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接触不同的人,在活动中重建自信,学习如何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
除了以上的治疗外,中药熏洗泡脚、脑电生物反馈、电针等物理中医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
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动态评估小雨精神症状的变化,会贯穿到整个治疗过程中。收集患者的第一手信息与资料,才能为患者选择更加契合的治疗方案,也才能帮助小雨尽快恢复身心健康,早日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