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公开课是由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王春兰副教授分享。
王老师的分享从一本书开始《心理大师揭秘最古怪案例》,这是一本记载了不同寻常、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的书,但它的最终目的却不在此。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故事来呈现心理治疗关系,这种治疗关系让来访者和治疗师本人都发生了转变。书中的主人公虽然被迎头击来的生存难题压得难以承受,但他们却经过自身的奋战,始终如一地信任那些帮助自己的医生,最终挣脱困境并战胜了生存的挑战。
王老师主要分享了其中三个案例。
案例一:和囊鼠蛇与角蜥蜴一起的心理治疗
咨询师:维特莱特·奥克兰德 (Violet Oaklander)儿童心理学家,采用儿童格式塔治疗方式。
来访者情况:男,14,拿刀追母亲,亲生父亲在他3岁时离开,继父打骂他。走进咨询室时脖子上缠蛇、带着一大袋蛇、蟾蜍、角蜥蜴。男孩呆在自己世界里拒绝交流。
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由沉默疗法转向蛇疗法,为建立关系和孩子谈论蛇,给蛇拍照并签名“归格里所有”(格里是孩子的名字),举着蛇,和蛇沟通:
“你今天觉得怎样?”
“你有朋友吗?”
“你们都一起做什么?”…………
作为主人的男孩会替蛇回答。在治疗一年半,经过无穷无尽与动物们对话,男孩终于对动物之外的事情感兴趣。
最后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妈妈哭着说:“孩子拥抱了我,说爱我。”
案例二:一个痛恨所有人与一切事的女人
咨询师: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
来访者情况:多萝西,处处发飙,参与团体治疗与个人治疗2年,在35岁孤单离世。
这其实是个并不成功的案例,咨询师本人也说:“她是个难缠的讨厌鬼,她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如果能应付她,我就能应付任何人。”
面对这样的人格障碍,我们确实束手无策。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要认识到并接受自身的局限性,毕竟心理大师也无法避免。
案例三:为一位抄表员重新搭建记忆的七巧板
咨询师:罗伯特·纳米尔(Robert A·Neimeyer)建构主义、意义重建学派创始人。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
来访者情况:42岁男性抄表员在工作期间无辜遭打并毁容失去了大部分记忆,只记得当时踩在他脸上的一双牛仔靴。
在此后一年,来访经历了七次手术,面目全非,并表现出脆弱警觉、PTSD、暴怒失控,期间妻子离开、绝望、自身还有自杀倾向…… 一年后他来接受心理治疗,希望能找出活下去的意义。
咨询师引导他从眼下能想起的最鲜明、最清楚的记忆开始,写在卡片上,用拼图恢复记忆。
除了被殴打时的愤怒,来访者又想起了自己7岁时,因为父亲生病被留给朋友养育,他感觉自己不受喜爱、失败、沮丧和愤怒;10岁,自己成为棒球手,但是受人欺负,非常愤怒,会攻击别人,没人理。
此时来访者的诉求变成了“为什么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逐渐觉察到了自己的应对模式:被遗弃、被殴打,对应的认知是“我不好,我倒霉”。
后来来访者从自己10岁打棒球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的力量,自己当时可以保护自己,去攻击别人。咨询师从来访者的这个良好的感觉入手,逐步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更多力量,让他有能量为自己做出更多更适合的选择。
该来访者在经过11次咨询后,与20年未见的父亲骑摩托全国周游,报名学习内燃机专业。他逐渐开始认识自己,喜欢改变中的自己,直面最痛苦的生存、存在难题,在考验前保持自我尊严。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写人生篇章,崇高经历中的英雄,而非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受害者。
案例四:发展不起眼的支线故事
王老师在第三个案例的启发下,对自己的一个来访案例做了重新的调整。她的来访倾诉意愿特别强烈,前期一直不停的在诉说自己的各种不好的经历,同时抵触去做沙盘。
王老师就把来访者所有的经历按照事件写成了卡片,在其中一次治疗中,和来访者一起摆放到沙盘中。然后做出分类,哪些是来访者认为的正向的有能量的事件,哪些是负向的引起情绪的事件。
通过分类,来访者逐渐意识到其实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次数已将超过了负能量事件,自己的力量比想象中要强大。同时王老师又引导来访者把负能量的内耗的事件用沙子掩埋掉,让来访者重点把焦点汇聚到正能量事件中,重新解读自己的经历生活,让来访者有了新的视角和成长转变。
这就是王老师采用的方法:叙事疗法。咨询师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使问题外化,帮助来访者找出遗漏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来访者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
这就是叙事疗法的“双重故事”,从来访者讲述的过程中,寻找到问题故事和支线故事,帮助来访者看到并聚焦发展那些有力量但不起眼的支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