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要求独立,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希望能拥有大人一样的权利。他们在这个阶段也不再满足和局限于家庭里,开始向外发展自己的朋友圈,寻找志同道合,有相似爱好、话题的朋友,大量时间和朋友待在一起,寻求朋友、小团体的认可。
根据心理分析学者艾瑞克森(Erikson)心理社会期的理论,人生八个发展阶段中,每阶段的生活,都可能形成个人的心理危机。上中学的青少年正处于第五阶段的青年期,此时正是发展自我概念、进行角色认定、社会地位形成的重要时期。
依据Erikson的看法,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危机主要与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有关。如果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深刻,知道自己应扮演的角色,并且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将有助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使个人的生活哲学得以建立,并使人生具有方向与目标,不至于产生迷失或混淆。
此外,根据瑞斯((Rice1984)的论点,青少年在社会发展上有着下列六项任务:
1与人建立关怀、有意义与满意的关系。
2与不同背景,经验及思想观念的人交朋友,以扩展儿童期的友谊层面。
3在社会团体中寻找接纳、隶属、认同与地位。
4将儿童期的同性兴趣与玩伴转向异性的关怀与情谊。
5学习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及技巧,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并有益干未来择偶与婚姻的成功。
6寻求表现被接受的性别角色,并学习适应性行为。
那么,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又有哪些特点及表现呢?
1青少年人际交往需求迫切。青少年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他们不满足局限在家庭中和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对同龄人的经历、兴趣、志向充满了好奇,也渴望在同伴中获得认可、接受、尊重和信任。他们会产生在同伴中寻找“知己”的强烈愿望。
2青少年交往的对象层次较为简单,主要是与自己年龄相近,有着共同的态度,价值观,志趣,爱好的伙伴,和与自己有亲子关系的父母以及有授业之恩的教师。交往的范围一般局限于班级内或学校内,同性的交往对象多于异性交往对象。
3青少年交往动机中功利性少情感性多。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寻求友谊,寻觅爱情,交往内容局限于学习、娱乐、兴趣等方面,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从上述来看,青少年急需有认同及归属的团体,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友谊对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极为重要,有了友谊作其础,青少年在个人兴趣与活动上就能获得共同分享的对象,在个人遭遇问题时也能获得协助解决,或在情绪上得到支持。
整体而言,同伴友谊具有下列的功能:
1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学会发现自我,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人。青少年常以同龄人为参照,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作为衡量自己的依据,以此了解自己的表现,确定自己能力的高低。
2通过人际交往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加快社会经验的积累。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的学问事业,要靠同许多人的思想交流和集体智慧来共同完成。
3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在与家人,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学到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学习了与人平等竞争、和睦相处,逐步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渐趋成熟。
4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培养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他们彼此分享共同的兴趣、分享学习、家庭等方面的感受,相互帮助,获得支持与安慰,避免了心理上的孤单。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孩子的个性变得乐观,开朗,积极,主动,身心也更健康。
综合上述,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与父母相外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却愈来愈多,青少年要渡过这段身心骤变的时期是不容易的,而且是需要时间的。人际交往适应是否良好,影响了青少年未来人格的发展。
所以,家长们,请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动,让他们在同伴的世界中充分发展、获得能力、认识自我、形成完整而良好的人格吧!
作者简介
刘爽
心理学硕士 心理治疗师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郑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工作者
擅长领域:
青少年情绪问题、个人成长。
咨询寄语:
温暖、支持、陪伴、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