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看到孩子犯错或做的不够好时,是不是总忍不住指出孩子的错误,提醒他要改正。这时孩子有没有反问过:为什么你总是对我不满意,总是挑剔我?作为父母,是否会有疑惑:只是想提醒孩子改正坏习惯,变得更好而已,怎么这一点点小事提醒了无数遍,还是不能改正,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而且还成为了孩子眼中挑剔的父母,影响了亲子关系。
其实很多时候,虽然父母也能意识到自己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但人无完人,所以父母抱着为孩子好的心态,认为把不好的地方改正了,孩子才能变得更优秀。但这样做往往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成了挑剔的父母。这时不妨换个思路,试试罗森塔尔效应,用期望来激励孩子。
罗森塔尔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名单并非根据测验结果确定,而是随机抽取的。它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测验,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这种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积极的期待和良好的反馈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充满赞许的期望。所以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孩子的成长。
这种效应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父母对待孩子几乎都是鼓励。在孩子学说话时,没有不说错话,在学走路时,没有不摔跤的,但父母不会挑剔、没有批评,总是用期待、欣赏的状态给以回应,激发孩子再次尝试的欲望。因此父母的期望、欣赏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如果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
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的心态、期望也随之变化,希望孩子能足够好,教育方式也随之变化,可能会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总是指出不好的一面等,从而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缺乏动力。
渴望别人的重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美,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赞美。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不会让我失望的”,是孩子日后所有奇迹的萌发点。对于任何一个孩子,父母只要给予期待和肯定,他们就会受到激发,让父母看到希望。
对于孩子而言
由于生理上处于发育期,而心理上还很幼稚,这个阶段他们心灵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和期望。当然,这种期望只有在合理范围内,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假设父母非得要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到第一名,那不是期望,那也不是肯定,那是给孩子压力。在太大的压力之下,孩子就可能丧失自信,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对于父母而言
不但应该对孩子的优势面抱着良好期望,对孩子的劣势面也不要丧失信心,应给予期望。父母应相信孩子,在自己的期望下,孩子好的方面会得到加强,不好的方面会得到纠正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