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梦——――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第四届学术论坛侧记

2012-03-20 08:20:53

 

2012-3-17下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因为今天是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第四届学术论坛时间,而且今天大家将和中国睡眠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我国生理学泰斗王雨若教授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亲耳聆听他主讲的《睡眠与梦》。
三点整,在协会理事长赵山明教授热情的致词之后,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健步走上讲台,他就是今天论坛主讲人,我国著名生理学家王雨若教授。王教授今年已八十七岁高龄,可他红光满面,目光如炬,声音宏亮,他的一举一动不仅透露出仙风道骨的高贵,更洋溢着一个老者的慈祥和一个学者大儒的智慧与洒脱,他象一个巨大的场,紧紧地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听众。
教授首先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的睡眠被剥夺时,那会怎么样?没等大家思考出结果,而王教授一句“瞌睡得了不得”,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接下来王教授便从传统的睡眠剥夺讲到德国生理学家阿道夫.伯格的对睡眠的脑电研究,深入浅出地给大家描绘了一个纵向的睡眠研究画卷,使大家对睡眠的研究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然而,因为睡眠的研究涉及到人的意识,缺乏一种有效的可操控的研究手段,因此睡眠的研究目前还是举步维艰,在世界上已发表的有关睡眠的论文中更多地使用了“可能”二字,因为对睡眠“功能说不清,机制道不明”,这也许就是睡眠生理学研究的现状。可是在睡眠生理学举步维艰的时候,睡眠医学却正在兴旺发达,对这一块,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不能乱说。
教授整个的讲座,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充满了机智和幽默,不仅彰显了一个老科学家的博大精深,更彰显了他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知之谓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然而,最精彩的还在下边,那就是论坛下半场王教授答学员问,内容如下:
问: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叫催眠的技术,听起来很神奇,请问王教授怎么看待催眠?
答:对于催眠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我一无所知。能否让我见识一下?见到后或许可以勉强说上两句,我不太相信走到路上能被催眠,研究一下看其脑电波有何变化就知道了。这是否瞎说?为何不和这方面的专家合作进行真真正正的研究?所以感觉有水分,这让我想起了魔术师,还有那些自称有特异功能的人,有点不靠谱。科学的东西就有这点好处,不相信你自己试试,如果不告诉你怎么做,吹得神乎其神,大都与科学有些出入。
问:王教授,您已87高龄了,感觉您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匹配,想听听您的经验?
答:生老病死无法避免,你的意思是说我年纪大了还保留一份年轻的心态?我不行了,只能相对地好一些,老了就是老了。
问:怎么才能老成象您这样的洒脱?
答:夸奖我了,我经常忘事,不知有多少次,烧水干了,烧饭糊了,老了就是老了。
问:王教授,经常听一些人说,昨晚做了一夜的梦,好象做梦不是睡觉,您怎么看待睡觉与做梦?
答:刚才有一个重要的事没说,因为老了,有些痴呆(笑)。1953年有一个芝加哥的科学家有一个重要发现,人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其脑电波完全不一样,一种是睡觉后,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时相,另外一种脑电波则呈现同步化快波时相,前者称慢波睡眠,后者称快波睡眠又叫快眼动眠,在快眼动眠阶段,各种感觉减退,肌肉几乎完全松弛,容易唤醒;人在夜晚睡眠时通常都是这两种睡眠状态交替进行,开始时是慢波睡眠,接下来是快眼动眠,然后再转到慢波睡眠……如果一个人在快眼动眠时被唤醒时,他会说正在做梦,梦的内容容易记住而且情节离奇,在慢波睡眠唤醒时则情景平常,除非当时让他诉说,否则一会即忘。所以快眼动眠多,恰恰是睡眠好的标志。
问:儿子总趴着睡是怎么回事?
答:这在小孩子很普遍,大都趴着睡。
问:我们单位新上了一套睡眠监测,但脑电波常常不稳定,这是什么原因?
答:是不是电极粘上后容易掉?电极帽不稳定?(对方答是)这多半是机械的移动所导致的,改进电极的联动,把头皮上的脂肪擦掉就可以了。
问:王教授,刚才您说生理研究拒绝意识,在一定意义上把它视为终点,但我们是学习心理学,一部分生理,一部分意识,意识究竟是什么?意识分两种,觉醒和无意识状态,人睡着了自己不知道,睡眠中,意识哪去了?
答:(微笑着对赵山明教授)赵老师,还是你说吧。(赵山明教授微笑:还是请王老师说吧),(脸上有点无奈,笑了笑,只好接着说)真难!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自尝一尝,否则没法知道,我尝了给你说,可甜!这是一处怎样的甜?是白糖的甜还是西瓜的甜?我怎么说?因此,当你尝到后只有你自己知道滋味,脑中的生理变化却只有天知道。
“我”是谁?啥叫 “我”?有一个现实的我,有一个户口本上的我,打一个比方,通过器官移植,我的肾是人家的,肝是人家的,心是人家的,虽然现实中的“我”变了,但户口本上的“我”还不用变;再后来科学发达,脊髓也是人家的,小脑也是人家的,这时我原来有的技能没有了,在这样情况下,我仍然不用换户口;科学再发展,我的大脑也被移植了,只有大脑皮层是自己的,我原来不晕车现在晕车了,此时我还可以不换户口,此时我在哪里呢?不是在那里放着呢,可此时的“我”又是个什么玩意儿呢?所以你的说的意识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问:教材上说人的心理因素导致睡眠,如何从生理角度去干预?
答:有个叫汪敬熙的,是我国第一代心理学、生理学家,他开始是搞生理,后来搞心理,最后又回到了生理上,为什么?因为心理学太难了!上世纪初他在河南大学搞生理研究,整天和老鼠打交道,大家都不理解,1926年他要求回美国,朱自清先生写的《漂零》就是写他的,为什么他要去美国,他说国内没有他工作的地方。科学的发展需要环境,更需要支持。眼下的中国有基础医学一说,主要包括生理,生化,等,这本身就有问题,改成医学基础还差不多,目前这方面的老师来自哪里?大都来自医学院,同一院校毕业的,别人去当医生,有专业,可以给人看病,而他们这些人不去搞研究却去当教师,他们教什么?教别人教他们的知识,他们是没有专业的专业老师,你说这是什么玩意儿啊?由他们来做基础医学的教育,难有发展,因为没有环境,没有土壤!
    当年乒乓球由英国传到我国,因为中国有土壤,适合其发展,所以很快就上升为国球。
问:梦怎么解释?
答:关于梦我一句也说不清。只听说中国有邯郸梦,庄子梦蝶,用科学的眼光看那都是胡绉的,庄子做梦有点不靠谱。你这问题我答不上来,我以上的解释也是胡绉的。
问:人们发明了电灯,由此引起的病不少,您怎样看?
答: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如今不行了,我睡早了,醒来太可怕,如九点睡,十一点就醒了,我怎么办?(笑)所以我还得睡晚一点。
问:作为一个科学家,您最痛苦的是什么?
答:不怕反对,就怕误解。
问: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您对当代大学生有何寄语?
答:前些天,我又到郑州大学玩了三个星期(王教授还坚持给本科生代课,并且是站着上课),上完课后我对这些孩子们说,欢迎到我家玩,但不许送礼!我家有吃的,喝的,你们尽管享用,你们不能随便浪费爹妈给的钱!
问:当前心理咨询师的前景怎么样?
答:与对象有误,很难回答,很难的,对吧?因为我太外行了。
教授妙语连珠的回答不断引来大家阵阵掌声,尤其是他那严谨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有谦逊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用实际行动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人文课程。
 
                                                 通讯员:冯俊芳